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五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却足以让中国人答出一份“冰雪底子薄的中国如何办好一届冬奥会”的高分试卷。
“冰丝带”“冰玉环”“雪飞天”等场馆和设施陆续登台亮相,“贫困县”摘帽成为滑雪胜地,新“奥运标准”轮廓初成……五年前的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时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正一一呈现在冬奥会筹办勾勒的画卷之上。
筹办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
五年前,当北京安贞医院特需医疗科护士长乔杰第一次站上雪道时,她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队员。
这个战队是北京冬奥组委为培养雪上项目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一支志愿者队伍,322名队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无板登坡和滑行、安装旗门杆、更换旗门布、犁式滑降和转弯、负重滑行……组建一年多来,这些滑雪“发烧友”渐渐成了竞赛组织工作和赛道作业的“熟练工”。
滑雪战队只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冬奥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整体亮相;首钢滑雪大跳台建成并举办了世界杯比赛;国家游泳中心完成全冰面测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赛道、云顶滑雪公园6条赛道达到测试赛要求;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赛道全部建成;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高铁北京清河站至张家口太子城站仅需要50分钟……按计划,到今年底,所有竞赛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同步完工。
大型赛会的成功需要各方合力,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推广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2019年9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一亮相就吸粉无数;启动7个多月的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报名人数已超过85万;北京冬奥组委签约32家赞助企业,已开发15大类2000余款冬奥特许商品;气象服务已初步实现空间上百米级、时间上分钟级的精准预报……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说,疫情之下,北京冬奥会筹办做到了工作没间断、力度没减弱、标准没降低。冬奥场馆建设项目最早复工、全部复工;在线举办世界转播商大会、赞助企业大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开放日等重要会议和活动;线上发布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线上公开征集奖牌、火炬外观设计方案。
张建东表示,冬奥筹办已全面进入测试就绪阶段,尽管受疫情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各项筹办任务,确保两个奥运成功举办。
冬奥为他们带来改变
五年前,张家口市崇礼区村民于雷做出了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已在北京打工8年的他决定回家乡学习滑雪。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2015年底,崇礼还是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达16.81%,是冬奥会让这个小城一夜成名,带来了冰雪产业的大爆发。如今,已是一名滑雪教练的于雷很满足:“收入比在北京打工高多了,而且不用外出漂泊。”
作为北京冬奥会分赛区,崇礼将承担大部分雪上项目赛事。这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大型滑雪场一个接一个建了起来,赛事活动接二连三落户,崇礼还被外媒评为2019年52个值得前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崇礼人终于捧起了家门口的“雪饭碗”——2019年直接或间接从事冰雪产业和旅游服务人员达3万多人,其中包括过去的贫困人口9000多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眼瞅着越来越多的崇礼人回到家乡,崇礼区委书记王彪对保住绿水青山的理解更深刻了:“2018-2019雪季销售雪票首次突破百万张,接待游客28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有四个雪场名列2018年全国滑雪场十强。”
2019年5月,崇礼退出贫困县行列,彻底脱贫摘帽。张家口市冬奥办市场处的马经纬说:“冬奥会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是实现我们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因雪而兴,不止于雪。崇礼人有了“雪饭碗”,还要突破“雪饭碗”,太舞滑雪小镇成为率先尝试雪场四季运营的“吃螃蟹者”之一。2019年夏天,太舞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超过了当年雪季的20万人次,夏季营收达5600万元。崇礼区宣传部长刘永刚说:“我们希望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城建、康养、扶贫等领域的融合,从而打造全国运动休闲产业的终极目的地。”
不仅是崇礼,五年来,“北冰南展西扩”步伐明显加快,各地冰雪产业蓬勃发展,老百姓们对冰雪运动的了解日新月异,参与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仅江苏就建成冰雪场地47个,其中冰场25个、雪场22个,场地总面积60多万平方米,全省参加冰雪活动人次破百万。滑雪、滑冰正成为越来越多普通中国人的“新宠”,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滑雪、花样滑冰、冰球……“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正逐渐成为现实。
北京树立新“奥运标准”
五年前,在首钢集团搬迁后选择留守的炉前工李红继,成为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一名安保人员。
从“说出去很自豪”的首钢工人到保安,身份的变更令李红继有些难受,他甚至连辞职书都写好了。上岗不到一个月,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找到了发展新方向,李红继渐渐觉得这份工作“高大上”了起来。
曾用来存放铁矿石的西十筒仓,现在是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精煤车间和运煤车站变身“四块冰”,国家队冰上运动训练基地落户于此;群明湖畔背靠巨大冷却塔的滑雪大跳台,成为首钢新地标……在这块总占地面积达22.3平方公里的“新首钢地区”,36项工业遗存得到强制保护,“旧瓶”装“新酒”,令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为之“沉醉”。
在巴赫眼中,首钢的变迁正是新“奥运标准”该有的样子。
从2014年底全票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到平昌冬奥会开幕之际颁布“新规范”,国际奥委会正努力对未来办奥模式进行根本性重塑,“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成为国际奥委会办奥新模式的目标。
重塑模式需要先行者,申办时提出“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的北京责无旁贷。
窥一斑而知全豹。“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续”贯穿于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新的“奥运标准”正一点点变成现实:延庆赛区以就地、近地和迁地的保护方式全面保护植物资源,仅剥离表土就达8万多立方米,如今这些表土已全部回铺至生态修复区域内;北京赛区大量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并创新性实现所有比赛场馆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能力,2019年12月,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成功实现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今年5月,“冰立方”又变回“水立方”,完成了冰与水的全过程转换;“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面积充分考虑到赛后可适应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
所有这些,都是巴赫在不同场合多次盛赞“北京标准”的原因,他说:“北京筹备工作高效,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下尽可能节俭,同时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尊重运动员体验。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北京将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树立新标杆。”
“九万里风鹏正举”,当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再度牵手,世界将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新华社记者王恒志、姬烨